北九州市與東田地區的歷史
―「建在煤炭與鐵礦上的工業城市」的中心―
北九州市誕生於昭和38(1963)年,由門司、小倉、若松、八幡、戶畑五個市合併而成,並進一步被升級為政令指定都市。原來的五個市變為五個區。昭和49年(1974),小倉區、八幡區又各自進一步劃分為南北、東西兩區,七個行政區一直沿用至今。門司、小倉以及八幡的部分地區曾屬於豐前國,江戶時代屬於小倉藩屬地;若松、八幡的大部分區域以及戶畑則曾屬於筑前國,曾為福岡藩的屬地。
北九州自古以來便是交通要塞,作為九州的門戶、面向東亞的窗口,也受到當時政治權力階層的重視。在城市發展方面,除了小倉藩曾經的城下街區的小倉以外,從明治中期開始均迎來飛速發展。為了將筑豐的煤炭運往北九州的港口對外輸出,鐵路和港口也得以完善。
以北九州的上述地理條件為背景,明治34年(1901),官營製鐵所在八幡投入生產。其中心便位於東田地區。此後企業、工廠都爭相在此落戶,北九州逐漸作為四大工業地區之一,推動了日本工業的發展。
經過昭和年間二戰之後的能源改革,筑豐的煤礦接連關閉,製鐵所也順應供需趨勢進行調整,北九州的工業經濟開始走下坡路,當時的這種現象被稱為「鋼市低迷」。曾經一度象徵著工業城市發展的「七色煙」被指出是大氣污染的元凶,公害一度成為社會問題。但北九州克服了公害,大力發展循環利用產業,現在不僅是「製造之都」,還作為「環保未來都市」而聲名鵲起,獨具特色。東田的製鐵所遺址上建有自然史與歷史、環境與工業的博物館,成為了傳播凝聚在這片土地上的北九州市歷史與文化的中心。
關於「東田博物館公園」
在凝聚了北九州市歷史和文化的東田地區,以生命之旅博物館、宇宙LABO兩館為中心,與TAKAMIYA環境博物館、北九州市立美術館、當地民眾及民間團體互相合作,共同發現、保存、傳承、活用當地歷史文化資源,以創造出新價值、有活力的城市為目標。
此外,該項目獲得「以文化觀光設施為中心的促進地方文化觀光相關法律(令和2年法律第18號)」的認證後所實施的。